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 (四)

作者: 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1.学校选择的评估套餐是什么?

我校新一轮审核评估选择第二类第三种评估套餐,由发展规划处(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牵头负责。拟在2025年4月底启动专家组线上评估工作,为期4周。专家组线上评估工作涉及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调阅材料、考察走访等环节。

我校选择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79个审核重点(其中必选定量指标34个,可选定量指标11个)。

2.学校的隶属关系及历史沿革?

宁德师范学院是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管理体制。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201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7月宁德市医院正式划转为宁德师范学院附属直属医院。

3.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学校定位:学扎根闽东大地办教育,立足宁德,面向福建,辐射全国,服务和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福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需要。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和应用性,以需求为导向,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擦亮师范底色,不断完善与地方基础教育、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把学校建成多科性、特色明显、具有较高水平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朝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进。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顾发展地方急需的继续教育;全力争取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需求为导向,擦亮师范底色,夯实基础学科,深化新工科、突破新医科、推动新农科、拓展新文科,形成与地方基础教育、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如何理解学校“地方性、师范性和应用性”的定位

地方性:学校立足地方,根植地方,服务地方,加强校地合作,打造校地共同体;

师范性:擦亮师范底色,不断完善与地方基础教育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

应用性: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5.学校的校训是什么?

“崇德 弘毅 厚学 笃行”。

崇德:意为以德立身,明德至善。崇德是为学之首、为人之本。倡导师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做到以德立身、育己育人。引证:《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弘毅:意为抱负远大,刚强勇毅。倡导师生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勇往直前、敢于斗争、坚韧不拔。引证:《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厚学:意为深入致学,学识深厚。厚学是学生的天职,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倡导师生努力探索未知领域,下苦功夫求真学问,厚积而薄发,实现成长成才质的飞跃。引证:《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和《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行:意为践履所学、实学实干。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倡导师生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学以致用。引证:《礼记·儒行》“儒有博学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6.校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地方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超越;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开放办学步伐,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利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工作,力争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争创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平台、奖项等重要办学指标建设上取得突破。到2025年,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等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学科专业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应用型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多科性、特色明显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具备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实力,为建设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下目标。7.学校办学的特色优势是什么?

持续擦亮师范教育底色。实施“师范教育亮色工程 ”,构建政府、高校、中小幼学校三位一体的“GUS ”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教育学科入选省一流应用型主干学科,数学、生物入选省级重点学科。67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程,为闽东培养了约70%的基础教育师资和70%的中小学校长,对宁德及其周边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作用,曾获国家教委授予“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的表彰。

深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宁德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 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有省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绿色能 源与环境催化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宁德时代共建动力电池材料研发协 同创新中心、与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共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与青拓集团共建省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与正大集团等合作 建立产业学院;成立了“新能源产学班 ”“福耀产学班 ”。紧紧围绕 宁德“茶乡、菌都、药城、水产大市 ”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有省毒 物与药物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闽东畲医畲药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太子参种质资源库。材料与化 工、生物与医药入选省一流应用型主干学科,构建了政产学研用深度 融合的创新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

引领闽东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设立“ 闽东之光 ”研究院,着力开展“溯源新思想 ”、闽东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研究,推出《习近  平早期思想初探》《〈摆脱贫困〉导读》《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故事》 等著作和校本教材;编撰《四库全书闽东卷》《闽东畲族文化全书》 和原创“百丈英风 ”红色组歌、“畲带情 ”舞蹈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文化的成果,促进闽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8.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何?

学校占地1047.59亩,校舍建筑面积35.0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5亿元。学校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123.94万册,建设数字化资源38个,电子图书178.6万余册、电子期刊5.2万种、学位论文1098.6万册。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个。

9.学校现有办学规模?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1067人。

10.学校现有师资队伍?

截止2023年12月,有专任教师698人,生师比16.01:1(折合学生数11178:698)。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7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6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87人,占比84.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28人,占比32.66%。 “双师型”教师235 人,占比33.67%,具有行业背景和工程背景160人,占比22.92%,同时还从行企业聘请外聘教师146人,加强师资力量。

博士生导师3 人,硕士生导师7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 人,国家级重大人才1 人,省级教学名师3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6 人,省“雏鹰计划”1 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 类)10 人,国培专家2 人。

11.学校现有科研工作?

  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新型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23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德师范医学院版权所有